close
html模版






標題

四川和九二一的倍數差多少倍?(急)


問題


請問一下,四川和九二一的倍數差多少倍?地震級數怎算?(急)謝謝~^^


最佳解答


小常識-地震規模大0.1 強度大1.3倍 美國地質調查局原報告此次四川地震規模7.8,昨與中國地震局協商後上修為7.9,震源在地表下10公里。 國內學者分析,四川這次淺層地震和九二一地震雷同,都屬「薄皮逆衝」, 四川龍門山斷層帶中的不同斷層恐持續輪流作用,後續災情需特別留意。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說,地震規模修正很正常, 國內地震網監測主要範圍是北緯21到26度、東經119到123度,四川地震因超出範圍, 氣象局是依美國地質調查局全球觀測網資料發布地震規模。 郭鎧紋說,地震發生時,美國即接收衛星測量、當地測站回傳、電話通報等地震資料, 因資料陸續進來,經重新計算後修正很正常,「甚至有震後2、3個月還修正的。」 氣象局副局長辛在勤說,四川地震規模7.9,是用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地震矩規模 (Moment Magnitude Scale)計算出來的,並非一般熟知的芮氏規模。 若以美國標準換算,九二一地震規模是7.6,而非慣稱的芮氏規模 (Richter Magnitude Scale)7.3,以7.9與7.6相較, 四川地震強度較九二一地震大約3倍, 相當於384顆原子彈能量。 圖片參考:http://f8.wretch.yimg.com/ttnxvekkb/32764/1825243932.jpg 芮氏規模在大於7.5時,計算出來的數值都趨近相同,而地震矩規模則不會發生此狀況。 辛在勤說:「地震規模大0.1,強度大1.3倍。」 地震規模是以觀測點記錄的地震波計算而來,若規模大1,推算強度約大31倍。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王乾盈說,四川地震和九二一地震都因板塊運動, 使地層沿著一系列斷層錯動,一層蓋一層而成覆瓦狀構造,皆屬「薄皮逆衝」, 震後地表猶如手捏後起皺變形的皮膚。 王乾盈說,「薄皮逆衝」特性是斷層上盤區域搖得很厲害、災情較嚴重,下盤較不動。 九二一地震是車籠埔斷層沿著台中盆地斷裂,導致東邊山上地塊衝到台中盆地, 斷層上盤的石岡、埔里災情比下盤的台中市嚴重。 四川龍門山斷層也是往東衝向四川平原,上盤的北川、九寨溝會震動得很厲害, 他希望下盤的500萬人口成都市區,災難能相對減低。 王乾盈提醒,四川近似東西向的斷層面都落在平原和山的交界, 將引發龍門山斷層帶中不同斷層持續輪流作用,後續災情需特別留意。 中正大學地震暨地理研究所教授王維豪也說,四川恐餘震不斷,3個月內應避免去當地旅遊。 圖片參考:http://f8.wretch.yimg.com/ttnxvekkb/32764/1825243933.jpg


其他答案


參考下面的網址看看http://phi008780430.pixnet.net/blog謝謝大家啦@@"週記ㄝ題目==四川規模7.8地震相當252顆原子彈威力中央社更新日期:2008/05/1216:24(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十二日電)中國四川下午發生芮氏規模七點八地震,雖然目前尚無災情傳出,但造成災害恐怕難免,國立中正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陳朝輝表示,根據推測,這起地震是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推擠所造成,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二百五十二顆原子彈爆炸的威力。陳朝輝表示,根據美國地震觀測的數據,中國四川下午二時三十八分發生的大地震,震央在四川成都西北方九十二公里處,芮氏規模高達七點八,震源深度二十九公里,比台灣在1999年發生的九二一大地震(芮氏規模七點三)還大,造成人員傷亡等災害恐怕在所難免。他說,學理上,地震強度每增加芮氏一級的規模,所釋放出的能量就增加三十二倍,雖然今天下午在四川發生的規模七點八地震,規模與台灣九二一地震只差零點五,但釋放出的能量大約是九二一大地震的二十倍以上。陳朝輝指出,規模七點八的大地震,所釋放出的能量,大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美國投擲在日本長崎、廣島的那種原子彈,二百五十二顆爆炸的總和,威力相當驚人。他表示,四川因鄰近喜馬拉雅山,而喜馬拉雅山南麓就是印度,因此推測這起地震是中國所處的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推擠所造成;像這種規模的地震,全球每年大約會發生十起,今年日本、印尼就各發生一起,四川則是第三起。雖然世界各國對於災害性地震沒有統一標準,但因規模七點八地震,已經足以造成人員傷亡、房屋倒塌,因此今天下午四川發生的地震,已達災害性地震的程度。陳朝輝表示,在台灣,只要地震高於芮氏規模六或六點五以上,就足以造成災害,因此被稱為災害性地震。至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震,到底有多大呢?陳朝輝表示,根據文獻資料記載,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震發生在1960年五月二十二日,地點在智利,芮氏規模九點五;其次是1964年三月二十八日阿拉斯加地震,規模九點二;史上第三大地震,發生於1957年三月九日的阿拉斯加,規模九點一。至於史上第四大地震,高達芮氏規模九,總共有二次,分別是1952年十一月四日堪察加半島,以及2004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蘇門答臘。其中,蘇門答臘引發的南亞海嘯,造成近二十三萬人死亡、超過五十一萬人受傷。陳朝輝指出,發生於1976年七月二十八日的唐山大地震,規模也是芮氏七點八,整個唐山市幾乎被夷為平地,當年造成二十四萬餘人死亡。970512如果你只是單純要知道兩者間差了幾倍那麼中央氣象局採用原子彈換算公式四川地震規模7.9,相當於251顆原子彈釋放威力,921地震規模7.3,相當於45顆原子彈釋放能量,兩者相差約5.7倍要詳細一點算就是利用地震強度公式M=log(a/T)+f(△,h)+Cs+Cr5~6倍7.8級(四川)我的較簡短,希望幫的上你的忙我的較簡短,希望幫的上你的忙參考資料:雅虎知識+意見者:我不是斑馬(實習生1級)擅長領域:地理|西方文學發表時間:2008-05-1622:23:54[檢舉]問一個簡單的問題貼一大堆有的沒的你自己看的懂嗎=同意~貼一些有的沒有的~要是我就懶的看了by~the位~版主沒說啥倍數耶...因為有距離等等誤差~還有餘震之類美國最新數據顯示~四川地震的能量釋放量~是921的8倍~參考資料:我地理還不錯~問一個簡單的問題貼一大堆有的沒的你自己看的懂嗎==四川地震是921地震的5.5倍地震發生的原因為何?地震可分為自然地震與人工地震(例如:核爆)。一般所稱之地震為自然地震,依其發生之原因又可分為,(1)構造性地震(2)火山地震(3)衝擊性地震(例如,隕石撞擊)。其中又以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地殼變動(構造性地震)為主。由於地球內有一種推動岩層的應力,當應力大於岩層所能承受的強度時,岩層會發生錯動(dislocation),而這種錯動會突然釋放巨大的能量,並產生一種彈性波(elasticwaves),我們稱之為地震波(seismicwaves),當它到達地表時,引起大地的震盪,這就是地震。何謂地震序列?先後排列,即為地震序列。而所謂同一系列之地震,係指發生位置鄰近,時間上連結之所有地震,包括前震、主震及餘震;其定義又分別如下:(1)前震(Fore-Shock):同一系列之地震中,於主震之前發生的地震稱之。唯有時前震為時甚短,且不顯著。(2)主震(Main-Shock):同一系列之地震中規模最大者稱為主震;若最大者有兩個,則先發生者稱為主震。(3)餘震(After-Shock):同一系列之地震中,主震之後發生的地震稱之。主要的地震波有那些?震波依傳播路徑可分為兩大類:一、體波(bodywave):可在地球內部傳播,依波動性貿之下同又分為:(1)P波(縱波或壓縮波):性質與音波相似,質點運動和波傳播方向一致,速度最快。(2)S波(橫波或剪力波):質點運動與波傳播方向垂直,產生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的振動,速度次之。二、表面波(surfacewave):沿地球表層或地球內部界面傳播,主要可分為:(1)洛夫波(Lovewave):質點沿著水平面產生和波傳播方向垂直的運動。(2)雷利波(Rayleighwave):質點在平行於震波傳播的垂直面上,沿著橢圓形軌跡震動。如何計算規模?目前世界所通用的地震規模為芮氏規模(ML),乃美國地震學家芮氏於一九三五年所創。其定義為:一標準扭力式伍德斗安德森地震儀(Wood一Andersontorsionseismometer)(自由週期0.8秒,倍率二千八百倍,阻尼常數0.8)在距震央一百公里處所記錄的最大振幅以微米(Micron,lu=10^-3mm)計的對數值。其計算公式為:ML=logA-logA0式中A=標準扭力式地震儀,在某觀測站所記錄之最大振幅(以u為單位)。A0=距離修正量;當標準扭力式地震儀於標準地震(ML=0)時所記錄之最大振幅。除了芮氏規模(ML)外,尚有體波規模(mb)及表面波規模(Ms)。體波規模是根據體波之振幅(A)及週期(T)而定,其關係式為:mb=logA/T+Q(D)式中Q(D)為距離修正量。表面波規模是根據表面波振幅(A)及週期(T)而定,其關係式為:Ms=logA/T+alogD+b式中A為距離;a,b為區域性常數過去發生之地震其模模(M)與次數分布情形如何?(l)M大於9之地震,自有地震觀測以來尚未發生過。(2)M8.5至9之地震,為最大級之地震,全世界發生次數大約為十年一次。(3)M8至8.4之地震為第一級大地震,如震央在陸上會造成大災害,如震央在海底會引起大海嘯,而且主震後有很多餘震,全世界大約每年平均發生一次。(4)M7至7.9之地震為相當大的地震,如震央在陸上會造成大災害,如震央在海底會引起海嘯,全世界大約每年發生二十次。(5)M6至6.9之地震,如震央在陸上會造成災害,世界上任何主要地震觀測站均可測得其地震波,每年大約發生一百五十次。(6)M5至5.9之地震,有感區域相當大,震央附近會造成災害,每年約八百次。(7)M4至4.9之地震,通常下發生災害,我們通常感到者都是M四以上之地震,每年約六千二百次。(8)M3至3.9之地震,在震央附近人體可以感到,每年約四萬九千次。(9)M2至2.9之地震,人體下能感到,震央附近之觀測站可測得此地震,每年約在三十萬次以上。(10)M1至1.9之地震,用高倍率地震儀才可以觀測到其地震波。(11)M1以下之地震,設在適當地點之超高倍率地震儀才可以觀測到此地震。以上所述僅適用於淺震源之地震。至於地震級數怎算...去買張衡發明的地震儀呀!..開玩笑ㄉ參考資料:網路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16000010KK07440

D33B90058C8D970D
arrow
arrow

    n71ph37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